撰文=羅璿
2021年元旦起所有外食場所、包裝食品以及散裝豬肉,只要成分有含豬肉,一定要標示產國。根據地方衛生局回報,雙北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、彰化,以及台東的標示稽查至2021年3月底皆全數通過,但《食力》調查發現,卻有超過一半民眾表示,根本沒在小吃攤、便當店、傳統市場等小型零售攤商與餐飲業者看過豬肉標示。法規上路已經3個多月,既然業者都有遵守標示法規,與消費者之間的視角落差,到底從何而來?
大通路、連鎖餐廳標示明顯、小型業者標示仍不夠完善
《食力》2021年「豬肉標示滿天飛,你有看懂嗎?」問卷調查發現, 80.1%消費者外食時會注意豬肉的產地標示,而有高達84.5%的消費者表示購買食用豬肉或豬肉加工製品時,會注意產地標示。
然而相對在意台灣豬肉標示的消費者中,在國人外食常去的便當店、小吃攤以及早餐店看過豬肉標示民眾卻分別只有47.3%、45.6%,以及36%,而在傳統市場有看過豬肉標示的,卻只有40.2民眾,遠低於超市、量販店、以及餐廳等較有規模業者,有其各有87.2%、82%以及72.7%民眾看過標示。
由此可見,大型通路和連鎖餐飲商家因為較有系統與標準化推動,所以民眾感覺在相關場域的標示能見度更高,但來到小型或傳統業者與通路,就算商家是遵從同樣法規與標示標準,可能會因為張貼方式沒有思考到民眾觀看的角度,讓民眾感覺張貼的能見度較低。
100%通過稽查、消費者卻沒看到產地標示
值得思考的是,《食力》採訪地方衛生局,幾乎沒有聽到標示違規的案例。台北市衛生局從元旦截至3月14日共查核2500家、100餘件豬肉產品,新北市衛生局截至4月1日共查核5400家、248件豬肉產品,高雄市衛生局截至3月22日一共查核7094件產品,台中市截至3月24日一共查核7481件豬牛肉品,台南市截至3月24日稽查3537家次,彰化縣截至3月底查核1400家,台東縣衛生局稽查到3月底共計有674家業者、1508件,以上各局皆表示稽查全數通過。
既然業者確實標示產地,為何消費者卻表示沒有看到標示?從法規到日常、以及業者到顧客,視角落差從何而來?
法規聲明只要標示「清楚」即可 但業者卻不知道怎麼貼才清楚
根據衛福部產地標示規範,需標示豬肉產地的業者皆「需以中文顯著標示:其得以卡片、標記(標籤)或標示牌(板)等形式,採懸掛、立(插)牌、黏貼或其他足以明顯辨明之方式。標記(標籤)者,其字體長度及寬度個不得小於0.2公分、以其他標示形式者,各不得小於2公分。」
總而言之,業者只要清楚標示產地來源,但就算形式符合規定,卻因為中央開放業者得以自由標示,卻也造成業者不知道如何確切標示,才能讓消費者明確看到。
「業者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貼,只知道有貼豬產地標示就好。因為怕民眾看不懂問他們一堆問題,反而貼得很亂,以為貼越多越好。」台東縣衛生局食品藥驗科科長李雅菁表示。
地方衛生局輔導業者如何張貼、但誰來教育消費者如何看?
「對市場來說貼標示根本是多此一舉,市場一定是現宰豬肉。」在桃園大園市場經營傳統肉攤的許老闆說:「法規上路前稽查員來輔導,看到我們沒貼,就會幫忙貼標示,也會給貼紙。」
林雨欣於2021/5/7 上午 03:33:35更新
當日瀏覽數(29)│回應數(0)│轉寄數(0) │引用數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