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泰山為何是「49號」?遲了20多年親揭背號的信念與堅持
?
張泰山FB個人專頁
遲了20多年再回頭解釋這道問題─為什麼穿49號─其實挺有趣的!棒球場上,背號,經常能代表一位球員的地位、故事或信念。(本文節錄自《HOME RUN》一書,作者:張泰山、吳靜宜、洞心時刻,以下為摘文。)
有關「地位」方面,亞洲的基層棒球似乎比較明顯。尤其在臺灣,高中以下30號通常是代表總教練,其他助理教練依輩分排序為29、28、27;選手方面,1號通常是隊上王牌投手,10號則為隊長,2到9號較常是該次比賽對位守備代碼(二是捕手、三是一壘手等依此類推)的主力;不過有時也會依年級考量,把「個位數」背號讓給該守位的高年級選手,做為資歷上的尊重(亞洲棒球很重倫理、輩分)。
職棒以後,除了幾個臺、日棒球才有的默契,如18號直指王牌投手,比較少明顯的號碼意義。所以,有些人會用家人或愛人的生日做為幸運數字,給自己一股強烈的羈絆勇敢戰鬥;有些人會去給命理師精挑,選一個有利事業發展的密碼;有些人主動承襲兒時偶像的象徵番號,或者由球團指定賦予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;有些人則是根本沒得選擇,依報到時從現有庫存發配(很多洋將都是如此)。
「49號」。很多球迷都說不論是不是在棒球場,只要一看到這組數字就想起我。
第一次聽到時覺得挺光榮的,原來自己有這般能耐,可以像麥可.喬丹和恰恰一樣有「23號」做為代表、像金鋒獨攬「52號」的記憶。
「49號」是我入主味全龍時自己選的,但當時沒有什麼特殊考量。
由於我對數字沒什麼迷信,也認為「有意義」的背號過於沉重。因為「打好棒球」本身就很難了,還要花費額外精神去背起陳年典故,對我來說實在過於折騰。若硬要說偏好的話─我喜歡兩個數字湊在一起,形成一種成雙成對的和諧之感。
圖/49號的森林王子OEO張泰山。(圖:張泰山FB個人專頁)
挑選背號當下,我看來看去後相中「49」
它先讓我想起美式足球的舊金山49人隊(San Francisco 49ers)。記得一回我看到49人隊的比賽時,猛然覺得該隊球衣設計特別吸睛!
然後,「49」這組數字,在我的「泰山美學」中符合勻稱的比例及平衡感,搭配我的身材──直覺上相當適合!剛好當時龍隊陣中沒有球員使用這組號碼,於是,就由我來扛下賦予它「意義」的重任了。
不過,選定號碼後,幾位學長都說「49」不好。他們說這組數字前面有個臺灣人忌諱的「4」,後面又有個差一步就完整的「9」,加上傳統民俗總說「逢九必衰」,無法理解我為何偏偏青睞它。
之後,我看到不少隊友會在季前更換背號,希望藉此一掃前一年的運勢、陰霾。還有人索性改成更「出雙入對」的號碼,像是22、00、88、55、77等,看能不能因此「好事成雙」。
因此,我職棒第二年陷入表現瓶頸時,一度興起換背號的念頭,但很快就被靜宜勸阻。靜宜認為背號就是球員的象徵,一來,常常更換球迷不容易記住;二來,我怎麼可以這麼輕易「背叛自己」呢?
她說得很有道理!所以我堅持下來!
就這樣,「49號」一路從我進入職棒開始,陪伴我及深愛我的球迷至今。
我從沒想過有一天「它」會成為一群人共有的記憶代號;也許不到「傳奇」的地步,但至少曾發光發熱過。
直到最近又知道有不少打棒球的新兵 因為我,選擇「49」──看著曾經由我掌握的火炬,改由新生代大能者傳遞著,心裡甚是欣慰!
我不會吝嗇有人與我共用這組號碼,只希望每個有機會穿上「49號」的球員,都能感受到我20多年來的堅持──
堅持讓「打棒球」成為一件很快樂的事!
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101668
鄒純敏於2023/4/28 下午 03:20:31更新
當日瀏覽數(11)│回應數(0)│轉寄數(0) │引用數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