芬蘭教育觀點:童年很短暫,請給他們時間當真正
的小孩
教育要適時留白
?
僅為情境配圖。圖片來源:unsplash
孩子的腦,需要適當的休息,給他們一些喘息的機會,去奔跑、去唱歌、去畫畫。
因為童年很短暫,要讓他們有時間當真正的小孩。(本文摘自《你的管教,能讓孩子成為更好的大人》一書,以下為摘文。)
我曾看過一部印象十分深刻的影片,是美國製片麥可摩爾紀錄片〈下一個入侵是甚麼?〉(Where to invade next?) ,擷取關於芬蘭教育世界第一探索。
以前,看到台灣太多談芬蘭教育的文章,說真的有些厭倦。不過這影片是美國人去拍的,角度就有趣了。
芬蘭沒有私立學校,學校收費是觸法的,所以有錢人必須確保公立學校是好的,有錢孩子必須與一般孩子一起上學。根據芬蘭的說法,好處是:當以後有錢孩子長大後,會想到平民同學,而不會去剝削窮人!(好有趣的論點)
沒有私校、上課也不用選學區,這點美國做不到,台灣也做不到。
芬蘭希望孩子少些上課,多些玩樂,也多些課外活動。因為生活不只是上課,要學的還有很多。這點,亞洲幾乎都很難做到。
芬蘭學校,是教孩子如何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,而不是如何找到工作的技能。教育不能以獲利為中心、學校更不是職業訓練所!
影片中提出了最重要的關鍵原則:教育機構不該以獲利為重心,教育目的應該在發展孩子潛能,依照孩子的未來展望量身訂做,而非就業需求!讓孩子成為他要成為、他所希望的那個人,而非依照大人的期望。
我個人比較在意的,是跟芬蘭相比,台灣孩子上課時間太長,可是,許多家長喜歡孩子上課久一點,這樣就不用顧慮安親與補習的問題。許多私立學校,就是如此配合家長的。
一定要提醒家長一個芬蘭的教育觀點:孩子的腦,需要適當的休息,如果逼迫他不斷地使用,那反而會使他停止學習!
讓孩子不只是學習課業,更要學習大自然、體育、音樂、美術,讓大腦盡可能地能全方面發展!這些不考試的「非考科」,其實有助於孩子的腦更活躍、更積極處理新事物。
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取自pexels
孩子該學學烹飪、去戶外奔跑、大聲唱自己的歌、畫一些自己喜愛的圖。因為童年很短暫,要給他們時間當真正的小孩。
此外,標準式答案是僵化腦袋封鎖思維創意的殺手,教育應該要捨棄標準答案考試的教學,以及學校內避免排名!當孩子在關注與喜樂呵護下成長,成長過程學會受到重視關懷與尊重,才能擁有快樂圓滿童年,成為完整的大人!
可惜的是,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時間表排越滿越好,學的東西越多越好!我建議教育還是要有中國書畫的精神:減法、適時留白,給孩子一些喘息的機會與時間,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我家3個男孩,在小學時都沒有補習,下午多半是去學校社團下圍棋、踢足球、溜直排輪、玩樂高機器人……晚上回家寫功課,自己讀讀書。小學時代,他們的課業成績是不突出,但是到了國中,反而急起直追!老大上了建中資優班,他說:回想起來,小時候有多玩一玩,除了體力鍛鍊好之外,腦力也是有許多刺激!
放空,未必是浪費人生,讓孩子有機會能自主去想事情、做事情,才是為未來的獨立做準備。
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72657
?
?
鄒純敏於2021/4/24 上午 07:32:13更新
當日瀏覽數(8)│回應數(0)│轉寄數(0) │引用數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