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基因3萬個左右、甚至更多;這個病毒僅30個基因,卻可以跟人類打成平手,實在很不簡單,讓我又恨又愛。」鑽研冠狀病毒45年,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如此形容自己跟這個肉眼看不到、卻3度驚悚全球的微生物之間的愛恨糾纏。
談到跟冠狀病毒「過招」近半世紀,賴明詔笑說,「呵、呵、呵……我對它就是『尊敬』兩個字,這個病毒太厲害了!每次有新的發現,認為自己對它更了解了,但明天又發現很多不了解的東西。」善變是它的天性,環境改變的時候,病毒基因複製過程很容易發生錯誤,導致RNA變異而演變出新的病毒株,藉此適應新的環境,「我們常在研究過程感覺到病毒比人類還聰明!」
SARS感染人體後,病人發燒才會傳染,燒退了,就找不到病毒,比較容易診斷並遏阻疫情擴散。新冠病毒變狡猾的是,感染者沒發燒也會傳染;發燒和病徵都消失了,還找得到病毒。「這個病毒已從寄宿在蝙蝠身上,變成人類的冠狀病毒。」賴明詔認為,相對於SARS隨著疫情消滅而消失,新冠病毒可能已存在自然環境,即使這波疫情過後,隨時會再出現。
從2003年SARS、2012年MERS到2019年COVID-19,每次突變再經跨物種傳播,總是引發致命危機,不僅凸顯冠狀病毒狡猾善變,兇狠本性更暴露無遺。不過「冠狀病毒之父」賴明詔為它喊冤說,SARS爆發前,人類感冒有20?30%與冠狀病毒有關,但只會造成感冒或腹瀉,也因為如此大家都認為冠狀病毒感冒沒什麼大不了,不被學界重視。
賴明詔原本也不是研究冠狀病毒。他取得博士到南加州大學當助理教授,最早做的是癌症研究,第一個癌症病毒基因就是他做出來的,證實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迪斯貝格發現的致癌基因確實存在,「現在沒人記得我曾做過癌症病毒。」
致癌基因現身開啟癌症研究新頁,其他科學家據此研發癌症新療法,但1989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2名致癌基因研究學者,卻獨漏迪斯貝格研究團隊,至今仍是國際學術界不解謎團。不過賴明詔初試啼聲就驚豔四座,吸引同校教授韋納邀請加入多發性神經硬化症(MS)研究團隊。
韋納發現冠狀病毒會在老鼠身上引發類似MS症狀,想利用老鼠做實驗模型,研究病毒如何破壞神經傳導功能,找出治療MS方法。韋納獲悉賴明詔專長病毒研究,邀他加入團隊。「當時大家爭相做癌症研究,從冠狀病毒切入MS,創新又富挑戰性,很吸引我。」
但賴明詔擔心冠狀病毒過於冷門,不敢全然放棄癌症研究,只是沒想到越做越有趣!「平常的RNA病毒頂多由2萬個鹼基組成,冠狀病毒卻有3萬個鹼基,是世界上最大、最長的RNA病毒,為什麼需要這麼大的RNA,有很多很有趣的科學問題。」
研究團隊接連破解病毒RNA與基因結構、基因表現與致病機制……,沉醉於跟病毒鬥智攻防的他,慢慢發現無法同時兼顧癌症與冠狀病毒研究,決定捨棄熱門的癌症,選擇荒僻卻豐饒的冠狀病毒研究。
「從1975年一路走來確實很寂寞」,冠狀病毒跟人類MS到底有沒有關係,「我們也沒有把握,但申請研究經費時,常要硬著頭皮跟人家說『喔,可能也有關係!』才能夠拿到經費。」
年輕的賴明詔不斷領先發表創新發現,與冠狀病毒有關的分子生物學,近70%是他的實驗室研究成果,被美國科學資訊所評選為1981年到2000年論文最被高度引用研究者,更連續13年獲得霍華德.休斯醫學研究獎金,「在美國做研究的好處,科學做得夠好,申請多少,他們都會給我,沒有限制。」從研究荒漠綻放似錦繁花,也讓他成為冠狀病毒研究權威。
逐漸攀登學術頂峰,卻不見他意氣風發。「從基礎科學的觀點,研究冠狀病毒確實很有趣,卻跟臨床應用無關,了解越多反而讓我有點不安,總想應該做些有助人類健康的研究。」於是他逐漸把研究領域延伸到同屬RNA病毒的C型肝炎和A型流感。他沒意料到,原本個性溫馴的冠狀病毒,竟在2003年變身SARS病毒大爆走,從29個國家奪走774條人命。
SARS莫名爆發,為防堵疫情擴散,尋找治療方法,他的研究論文成為各國抗SARS必讀攻略,也因此被喻為「冠狀病毒之父」。原定2003年7月返台接任中研院副院長,為協助台灣抗SARS,特地提前5個月束裝返國。
時隔16年,武漢肺炎去年底從中國星火燎原,如今狂燒全球,賴明詔再度成為媒體追逐焦點。已逾70歲的他,不厭其煩的接受國內外媒體訪問,「媒體很重要,記者聽得懂,大眾才聽得懂。有些記者朋友沒有科學背景,我們更要耐心解釋,讓大家聽得懂。」
相對於2003年SARS鬼魅般突襲台灣,接連引爆社區感染,醫療院所相繼失守,賴明詔誇讚,現在跟以前是天壤之別,這次指揮系統明確,負壓病房和試劑也事先備妥,「美國就亂七八糟,完全沒有準備。我們超前部署做得很好。」防疫就是國防,平時就要花錢準備很多武器,疫情發生才能打敗病毒。
「還需要加強的,就是研究設備和P3實驗室還沒有到位。」賴明詔直言,SARS期間曾發生實驗室感染,P3維護費每年至少5、6千萬元,政府也就不鼓勵大家做相關研究,隨著SARS曇花一現,冠狀病毒研究又被打入冷宮。台灣空有P3,卻沒人、沒設備,這次爆發COVID-19,就看到大家手忙腳亂趕著恢復P3運作。
「我們還是沒有真正重視新興傳染病可能造成的威脅,希望這次疫情可以讓政府重新思考P3實驗室的必要性。」SARS、MERS、COVID-19都是從蝙蝠冠狀病毒突變,而蝙蝠有上千種,超過半數都有冠狀病毒,「我相信它還是會持續不斷突變,而且絕對會捲土重來!」
帶領年輕學者 「做研究不能在細節打轉」
為協助台灣蓄積對抗新興傳染病能量,賴明詔退而不休,持續帶領年輕學者病毒研究。3月中旬,病毒攻陷歐美各國,他到中國醫藥大學跟5位年輕學者討論最新研究現況。問答之間,常見他「嗯、嗯……」兩聲,眼神直視前方,沉思幾秒又問:「你的目標要做到什麼階段?下一步要做什麼?」從流感病毒、茲卡病毒,討論到當前最夯的新冠病毒。聽到已有成員採集到病毒檢體,當場鼓勵說:「你們就繼續勇往直前!」
賴明詔認為,做研究不能在細節裡打轉,想解決什麼問題,目標要很明確;把複雜的問題分成小問題,再分成小小問題,清楚問題在那裡,做實驗才有意義。小問題解決,大問題自然跟著解決,更大問題也就不難解決,這是訓練學生最重要的原則。
「可惜現在的年輕人好像都是有做就好,缺乏解決大問題的企圖心;不像我們以前熬夜實驗,問題解決就很快樂。」話剛脫口而出,賴明詔又靦腆說,「時代不一樣了,也許我不應該用自己那個年代的標準,要求現在的年輕人。」
研究狡猾善變的冠狀病毒,難道不怕被病毒感染的危險嗎?賴明詔笑著說,從來沒有。研究傳染病須嚴格遵守生物性感染實驗安全規範。「注意身體健康,保持好免疫力很重要。我也不曉得自己是不是免疫力特別好,也沒有特別養生,就是太太每天都煮很多東西,年輕時回家吃完晚餐,又回到實驗室繼續做研究。」
賴明詔說自己很幸運,有個體貼的好太太。「我們在台大醫學院認識。我7年級,她3年級」,有天晚上到圖書館讀書,聽到鋼琴教室傳出陣陣琴音,心想這個女孩鐵定非常美麗,隨即走到鋼琴室門外「偷瞄」,當場被佳人氣質迷倒。「隔天她又到鋼琴室彈琴,我就進去自我介紹,我們就互訂終身了,非常羅曼蒂克,哈哈哈……。」
更難得的是,這段鋼琴情緣經過半世紀依舊濃郁。拉得一手好提琴的賴明詔,接任中研院副院長後,在2年1次的院士會議創辦「仲夏夜音樂會」,邀請院士與眷屬登台演出,他跟夫人翁惠瑛琴弦合鳴總是羨煞眾人。
賴明詔各方面幾乎完美無瑕,問他覺得自己有什麼缺點,或有沒有遭遇過挫折?「太太偶爾會跟我抱怨說,為什麼我好像都不會生氣?哈哈哈……我也會生氣啦,只是不會罵人。」
「實驗做不出來,當然是挫折!有些事情,沒達到目標,也是挫折。大家看我好像很成功,但還是有些希望得到的,沒有得到,也是挫折。不過我應該算很順利,不應該再抱怨。」
聽賴明詔從學思歷程,到針砭台灣防疫措施,就像是他的座右銘「理直氣和、義正辭婉」,沒有爆點卻值得深思。
賴明詔 78歲
★現職:
.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客座講座
.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兼任講座教授
★學歷:
.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學士
.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
★家庭:已婚,育2女
★經歷:
.美國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、副教授、教授
.美國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員
.中央研究院院士、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
.中央研究院副院長
.成功大學校長
★重要獎項:
.2013年總統科學獎
.2017年日經亞洲獎
.2018年新加坡亞洲百大科學獎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headline/20200404/RVIWMSHN27JOQTNVAFHN7K2XDI/